时光正驰,光阴荏苒。转眼间壬寅虎年已经过半。8月10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。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” 七夕节又称“乞巧”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,因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而浪漫无穷,使此节日深得中国人的喜爱。千百年来,七夕节被赋予了美丽的神话,成为男女追求的爱情故事。面对潮起潮涌的新时代,我们要坚守好这一传统节日,让其历久弥新,焕发出新时代的文明光彩。
守望七夕,让传统节日历久弥新。“美丽故事”里蕴含着男女对爱情的坚贞不屈。传说王母娘娘与七个女儿在瑶池仙境饮酒赏花,母女们正在欢笑之际,王母谆谆告诫七个女儿不可私自下凡,严禁与凡人婚配,以免触犯天条。然而,六个女儿连连点头称是。唯有七女儿仗着自己最小,深得王母溺爱,无视天规,王母娘娘发现七女儿私自下凡婚配董永,怒不可遏,正在田间劳作的董永闻之后,带着两个孩子骑着神牛一路追赶,眼看着夫妻即将团聚,王母娘娘使出法术,用银簪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银河,从此夫妻二人天地两隔。天上的鸟儿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,便主动在天河上搭起鹊桥,每年的七夕节便是夫妻二人相会的日子,七夕节由此而来。这样的爱情故事感天地,泣鬼神,表现出男女对爱情的坚贞不屈,千百年来广为传颂。
守望七夕,让传统节日历久弥新。七夕节里蕴含着劳动创造世界,汗水成就未来的美好期盼。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后,二人相敬如宾,男耕女织,过起了田园生活。“树上的鸟儿成双对,绿水青山带笑颜。随手摘下花一朵,我与娘子戴发间,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,夫妻双双把家还。你耕田来我织布,我挑水来你浇园…..”农谚云:六月六看谷绣,七月七掐谷吃。七月七庄稼开始进入成熟期,此时谷子已经成熟,给人们带来丰收的期盼。七夕节诠释着”劳动最美”。中华民族勤劳勇敢,人世间个个都是董永和七仙女,华夏儿女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这块热土上辛勤劳作,用劳动创造着世界,用汗水成就着未来。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,我们要从七夕节传统文化里汲取劳动的力量,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,用汗水浇灌出中华民族的幸福之花共建幸福乐园。
守望七夕,让传统节日历久弥新,守住传统文化的根和魂,自觉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袭扰。改革开放,国门洞开,西方文化乘虚而入,传统文化渐行渐远。当下社会“过洋节”渐成时尚,圣诞节、父亲节、母亲节、愚人节等不一而足,而对本民族的节日却不感兴趣,甚至不屑一顾,显然这是一种本末倒置。人无精神不立,国无精神不强。我们要守好传统节日的根和魂,光大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,做传统节日的守望者,本着“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”的原则,守护好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爱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,决不能让传统节日到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地步。一个国家也好,一个民族也好,如果没有了自己的节日文化自信,处处充斥着外来文化,谈何民族复兴?谈何中国梦?
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青春无限好,奋斗正当时。七夕节是最好的励志故事,对我们每个社会中人都是一种有益的启迪。我们要一以贯之,始终不渝;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描绘最美家园。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让我们从七夕节中汲取前行力量,守住初心,用劳动创造世界,用汗水成就未来。
腾讯平台(金羊网文/李红军)